《两京十五日》
紧张的悬疑公路片,高高举起,却又轻轻放下
《两京十五日》是毕业季阅读清单的开篇,作者是善于在历史空白间穿梭的马伯庸。史料中寥寥几笔到了他手中便是宏大历史和市井生活的结合,可谓是正中我这种喜好历史小说,又沾点罪案推理的读者,不错,正是《明朝那些事儿》和《神探狄仁杰》的那种感觉,想必改编成电视剧是极好的存在。对于明朝底层人物的刻画,若有似无的对现在的影射,确实巧妙。勾连短命的朱高炽、“靖难”的朱高煦、仁德的朱瞻基这父子、兄弟、叔侄,有些阴谋论,却又丝丝入扣,禁得起一番推敲,每当与历史擦出巧合的火花,不禁会心一笑:“好家伙,在这等着呢”。
但是,不得不吐槽的是,也如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一般,始作俑者,往往都是极小的人,不禁让人怀疑,他们是否有这样的魄力和能力,去推动这些庞然大物?也许,《两京十五日》中的苏大夫,仅仅是南美洲的蝴蝶,濒临崩溃的骆驼身上的那最后一根稻草,谁又知道呢?总之,丝丝入扣的设计反而显得这背后的“反派”过于刻意了,爽过之后留下了一丝不真实感。也许,我更加喜欢《神探狄仁杰》金木兰案的君臣相视一笑、江州血案的“林县令是个好官”,虽有背德,但更贴合人情。
这是开始,我想也不会是立即的结束。马伯庸的《古董局中局》和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也在阅读清单上列着了,毕竟这种有所考究的、还对胃口的小说并不多。
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.0 进行授权